技術提供:Blogger.
RSS

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

春分點與24節氣

太陽每天從東方的地平線升起,至西方的地平線下落,並在天空中繪出一條弧形的
軌道。但太陽橫掃天空的軌線並不是每天都完全一樣,而是隨著季節的變換而變動
在冬天,日出和日落的地點偏向南方,在夏天情況則剛好相反,日出日落偏向北方
。這是因為地球自轉軸方向與地球繞日的軌道面中心軸方向並非平行,而是呈23∘27'傾斜之夾角,所以從地球上的觀察者來看,太陽不是一年到頭都正射赤道(earth equator),而是在南北緯23∘27'之間擺盪。

  1. 每年的3月21日前後,太陽正射地球的點由南半球經赤道移向北半球,跨越赤道的點稱為春分點(vernal equinox)
  2. 每年的6月21日前後,太陽正射地球的點達到最北邊,約在北緯23∘27',此點稱為夏至點(summer solstice)
  3. 每年的9月21日前後,太陽正射地球的點由北半球經赤道移向南半球,跨越赤道的點稱為秋分點(autumnal equinox)
  4. 每年的12月21日前後,太陽正射地球的點達到最南邊,約在南緯23∘27',此點稱為冬至點(winter solstice)

由上圖可看出這是一個正弦波形,地球自春分點後繞日行90度到達夏至點,
再繞行90度到達秋分點,再繞行90度到達冬至點,再繞行90度回到春分點。

不過,這是由地球上的觀測座標所看到的現象。若以恒星為觀測點,則看到的是次一個春分點沒有與其前一個春分點重合,而是超前一點,這種現象稱為歲差。
在春分點與夏至點之間,每隔30度取一個點,可得到穀雨、小滿等兩個點,同樣在夏至點與秋分點之間可得到大暑、處暑等兩個點,在秋分點與冬至點之間可得到霜降、小雪等兩個點,在冬至點與春分點之間可得到大暑、處暑等兩個點,這八個點與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等四個點合稱為12中氣。

自春分點起,在相鄰的中氣之間,取中分點,共可得12個點,分別為清明、立夏、芒種、小暑、立秋、白露、寒露、立冬、大雪、小寒、立春、驚蟄等,稱為12節氣,一般將此12節氣與12中氣合稱為24節氣。

24節氣與四季是對應的,從立春到立夏是春季,春分為其中點;
立夏到立秋是夏季,夏至為其中點;
立秋到立冬是秋季,秋分為其中點;
立冬到立春是冬季,冬至為其中點。

中國人是以春季的起點“立春”為節氣年之首,我們依此將24節氣重新排列如下:
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穀雨、
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
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
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
為了讓人們容易記,古人編了一個口訣:
春雨驚春清穀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,
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
本文轉貼自:天文與曆法

0 意見: